【论文关键词】 大学 书法教育 审美观 人格塑造
【论文摘 要】 书法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要注重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个性发展。通过课堂带领学生走进汉字书法的美学世界,并通过感观的欣赏与亲身体验养成书法审美取向,潜移默化,塑造高雅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人格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意在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活生生的、有智商、有情商,而且还有“美商”的全面发展的人,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摆在我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近些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深化,书法高等教育蓬勃兴起,书法本科、硕士、博士相继开设,国家教育部也成立了全国书法等级考试委员会,相当多的学校设置了公共书法选修课。这不但表明中国作为书法原创国,重兴国粹。再创辉煌的文化自信力和体制保证,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大学书法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更在培养学生人格品质和审美观确立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切入点。
在大学书法教育的过程中,随学生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从古今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美的精华和神韵,感悟自然之美、生活之善、情感之真,在学生学习书法技法的同时,训练心的智慧、眼的敏锐、手的灵巧,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观念。并经过提炼、想象和再创造,把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观念,注入到书法作品之中。使自己人格得以塑造与升华。正如台湾美学家蒋勋在书中写道“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
一、大学书法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最佳选择
林语堂认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因为,书法的“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法国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熊秉明先生提出书法是一门哲学的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书法之美是建立在汉字之上,更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演变之上的。汉字与书法艺术携手穿越了几千年的繁华与风尘被沿用、创作至今,成就了独特的东方美学。“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代书法碑帖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的审美体验。不同于“私塾”书法教育,大学书法教育中书法史的讲述介绍也是重要一环,书法史也是一部汉字演变史,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从石鼓铭文到由篆入隶,从正楷尚法到狂草尚意。让学生从不同时期的碑帖演绎着各自时代的特点的体会中,感受到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乃至思想最集中的表现。书法是靠黑的线条白的纸面来体现书法家的审美情思和审美理想的。所谓“文须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2],“情动行言,取乎风骚之意;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3],在这字里行间,总闪耀着书家智慧的光芒。“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4],有人比之为“纸上的舞蹈”、“凝固的音乐”等,都是很形象地揭示出书法的审美元素是多方面的,都说明了造型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对人的直觉性,在龙蛇的飞动中,令欣赏者产生种种意象,浮想连翩,从而构成美妙的意境。
大学书法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可使学生获得道德的、心理、身体的、文化的多方面良性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实现书法教育的审美和非审美功能。书法美育可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功效甚大:
1、审美观照
在老师的引导和诱发下,使学生在对古今佳作的静观中,捕捉审美意象,使理性与感性合一,对色彩、线条、构成、章法、比例等知识在感性空间建立起印象,感悟形式美法则,建立优秀的时空观。
2、心灵对照
随着作者的情绪起伏而起伏,与作品交流,以“心斋”、“坐忘”的虚静状态,“潇散怀抱,驱弥内障”,让学生在手心配合,练习用毛笔的过程当中实现一种独特的心性训练,让内心沉静下来克服涣散习性。
3、情感体验
挥毫走笔,阴阳虚实,刚柔枯润,莫不随其性情,塑造意象,开拓意境,体会真、善之性,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是第一次使用毛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最初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和美感,将使学生产生强大持久的求学动力,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发现新奇和美感,“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析而互进”在线形的粗细、肥瘦,线构的疏密、欹正、线律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给学生以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的学习书法技法的同时,感受到毛笔在运行中的速度,墨色的枯湿,感受腕力和运气,在流动的情感历程中,动情的投入使观念性内容在形式中获得感性的深切的感受,培养对现实功利的超越,培养审美的敏感能力和完形知觉能力。
4、培养情趣
在观赏和体验中培养鉴赏力,创造力,实现自我的价值。以新、奇、特为特点的笔墨形象,在时间的沉淀中升华为理性的评判,通过接受者的想象、联想去补充、完善原作品的形象,进行审美再创造,培养一种雅逸的情怀。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因为在宗先生看来书法技法只能是传达美的一种方式,书法美最终取决于作为主体的人。所以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闰,也流出来万象之美。[5]
书法教育以其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呈现为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这种功能渗透或融入科学活动,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艺术审美与科学认识可以相融不悖。现在许多理工科大学都在开设全校书法选修课,以人文情感来弥补科学理性的单一性,使学生个人素质的陶冶和塑造在艺术教育审美效应中落实,个体素质走向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书法审美和非审美功能的融合为一,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互渗,使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欲求与伦理的统一,使个体和群体的统一,精神、意志激发体能体魄,获得生命和艺术的同构价值。
二、大学书法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之人格塑造
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人格文化,儒、道、释对人格文化均有要求,传统文人是在人格文化中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从事这门艺术的人都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人格修养,六朝以后,禅宗文化兴起,对人格文化影响很大,佛家提出“放下”放下是一种境界,完全是人格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在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这样一来远离了功利,远离了一些干扰,作品就会纯粹些,在隋唐尤其是中晚唐的书坛,书僧引人注目,他们偏爱草书,卓有成就,他们的草书透射出浪漫的激情和悠远的禅气,他们从“经禅”中得到证悟,书法能表现禅意,又能表现艺境,由此可见,书法对人本身修养的陶冶使用以及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力。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它是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的灵活性、创造性的运用。[6]大学书法教育应是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法训练,也不仅仅是单一的审美教育。国外的艺术教育为中国高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书法美育可培养完满的人性,早已被中外美学家所证明。而学生本身的修养对于书法习得提升又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书者的人格品行决定着其书法境界的高低。古来历有“形学”、“心学”的理论观念,“形”“心”相合,有“形”有“意”,才是中国的书法艺术,而书法是凭借独特的“形”态,使得人在浸染书法的认知过程中而对前人留于笔迹的“心”得到了情感的、身心个性的认同和扩张。那么,实现或完成书法和人的双向运动,这就是人学习书法的过程,归根到底也就是书法教育的过程。在临摹古代名作、完成作业、创作书法作品直至比赛中,学生大量接触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在履践躬行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介绍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人物,他们有君子风范,把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的典范,以仁义道德作为核心价值观念,以文质彬彬和真善美统一作为最高目标。书法的品鉴往往成为对书法家本人品德的伦理甄别和道德评判。这些教学都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精神气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形成有很多好处,是生态文化的表现,这种文化不仅包括个体修为而且包括个体心理的平衡,今天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空虚寂寞,那么多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还有学生违法犯罪,尽管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了,但学生越来越缺少幸福感,书法犹如“参禅”它能够平息内心,我们知道古人写书法的时候就像练气功一样“纳天地之正气”于心中。那么我们的书法教育就应该回到这个正道上来。
书法艺术是超越表象而直指心性的艺术。书法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书者的胸襟怀抱,表现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也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欣赏者、学习者在欣赏学习时,与艺术家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以培养,精神得以升华。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个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经常进入这种静止状态,性格就可能有所改变。练习书法,必须全身心投入,持之以恒,就能养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用较短时间就把笔、墨、纸、砚等用品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要求手和桌上不留一滴墨渍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迅速及谨慎细致的习惯很有好处。学习书法不能急功近利,欲速而不达。书写时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如果没有长期刻苦的磨炼,就难以敲开艺术之门。历来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举不胜举。正是在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能够获得韧劲与耐力,形成了精力专注、耐心细致、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正如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所说“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尽之历史责任,同时也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不论学哪一门类的,做何种工作的,都有帮助”。[7]尤其在今天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更不能丢掉汉字这个国宝。现在我们高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尤其是书法教育,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要注意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发展和审美观的确立。
【注 释】
[1] 蒋 勋.汉字书法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7.
[2] 潘运告,张怀.书论.美术出版社,1997,228.
[3] 李 早.初唐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4] 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
[5] 高 译.中国书法名家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31.
[6] 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3.
[7]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高等教育 > >
浅论大学书法教育对审美观与人格塑造的影响
来源::未知 | 作者: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析高等学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
- 下一篇: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
随机阅读
- [高等教育] 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和高校
- [高等教育] 浅论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英
- [高等教育] 简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
- [高等教育] 简析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几对
- [高等教育] 关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
- [高等教育] 浅谈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 [高等教育] 探析普通高校开放式办学的
- [高等教育]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可行
- [高等教育]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高
- [高等教育] 向哈佛学什么
- [高等教育] 浅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 [高等教育]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 [高等教育] 浅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初
- [高等教育]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大学毕业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视
- [高等教育] 浅谈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系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构建的重
- [高等教育] 浅谈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
- [高等教育]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 [高等教育] 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
- [高等教育] 试论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
- [高等教育]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
- [高等教育] 试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
- [高等教育] 浅析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方法
- [高等教育] 关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高等教育] 探析大学生在大学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