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教育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程度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庭环境和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成因,提出了分层导学法的教学模式来改进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力地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程度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这表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
一、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问题分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这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差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学生起点差异问题。学生起点差异的成因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找到根源。
1.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类型的不同上。有的学生对听过的事情记得特别牢,而且能说会道,这一类叫做“听觉型”;有的学生对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对图形、表格之类的提示非常敏感,而且往往喜欢从事手工、画画等操作性活动,这一类叫做“视觉型”;还有一些学生活泼好动,在动作能力的发展上表现优异,这一类学生则属于“运动型”。
2. 学习智力差异。有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擅长于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他们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识,表现为技术学习得很快,而且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技术。而需要帮助的学生,并不是说他们智力上有多低下,而是他们没有基础,就导致他们的接受速度相对比较慢。当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都处在中等水平时,他们还处在起点水平。
3. 学习态度差异。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对待信息技术课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第一种是属于主动型的,确实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新知识;第二种属于非主动型,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娱乐休闲课,上课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第三种属于被动型,他们本身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上课就带其他作业来做,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也不能及时完成。
4. 学习兴趣差异。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是造成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学生对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他就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得到一种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反之,学生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不会选择动脑筋,而是喜欢坐享其成。
5. 学习技能差异。例如在讲解WORD的时候,有的学生因为熟悉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很快就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而有的学生因为很少接触电脑,菜单栏和工具栏都不熟悉,而且打字是“一指弹”等等……这样就造成了基础好的学生十分钟就做好的作品,基础差的需要30分钟乃至更多时间,这样就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对于学生以上的差异性问题,我认为既无可能也非必要去完全消除这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但这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前提下,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分层导学的具体实施。
二、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个别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和“多方面独特发展”为教育取向而设计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将学生分层,但绝不限定学生,更不是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而是创设学习小组,以班级授课为主,辅之以小组和个别教学,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都是作为富有独立个性的存在,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教”为“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给学生以自主选择、主动发展的权力和机会,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更大的发展。
1. 教学目标的分层导学:设置多元级的学习目标
具体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认知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例如作品创作中不同学生在艺术表现、技术应用、表达与交流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了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在确保每位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课堂上的分层导学应当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发展自己。
2. 教学过程的分层导学:组织有差异的教学活动
分层导学要求教师拥有驾驭和创新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但是它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新课程目标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只讲授知识的精华部分,并通过问题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应该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增强学习动力,自主实践,并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能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辅导,再结合学生的分层练习、分层反馈,努力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分层导学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3. 教学技能的分层导学:开展有层次的小组合作
分层导学通过构建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学习过程,创建一种新型的以教师引导下的、交互式、自激励的学习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课堂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在该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通过技能目标活动自主学习,学习动力增强,实践训练得到强化,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
4. 教学检测的分层导学:布置多样化的综合练习
分层导学要求教师注重分层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简单地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A、B、C等若干的层次,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和知识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达成度都得到了体现。他们能从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5. 教学评价的分层导学:实施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分层导学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多元化的评价。以前,我们一直是以教师单一评价为主,现在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话,就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多元化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导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导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学生采用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法,主要看学生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对象。对高层次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从无法回避的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我们需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差异成因,应用分层导学的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发掘学生潜能和团队精神,关爱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建设学习型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
- [教育理论] 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
- [教育理论] 语文知识教学一个合理的定
- [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教育理论]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 [教育理论] 构建以学为本的新课堂
- [教育理论] 谈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教育理论] 优化课堂环境 提高课堂效
- [教育理论]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创
- [教育理论] 加强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效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