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语言意识 词汇教学 阅读理解 文化意识 模拟命题
论文摘要:在《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被列为英语课程的5个目标。而语言意识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它渗透于这5个维度的目标之中,既是语言的手段,更是语言的目的。本文从阐释“语言意识”的涵义入手,进而阐明了培养“语言意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培养“语言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进,语言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不容忽视。遗憾的是,好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此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则张冠李戴地概之以“语感”,殊不知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语感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而获得的语言直觉,看似不假思索,实际是旧知识的正面迁移,也就是“语言经验”。而语言意识,指的却是非外语环境中的人们在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时,通过一定的仿真模拟训练,学会用目的语的文化和思维来理解特定语境中词汇的涵义,从而增强词汇的敏感性和灵活性,提高用词的精确性和得体性,最终具备近似于目的语的词语选用能力,使他们的词语表达更加地道,更具“洋腔洋调”,从而避免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现象。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而不是分析语言。这种“运用能力”,不但体现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更是表现为考试中的解题能力。不少地区的教研员在深人研究后指出,英语试卷的较好区分度与考生的语言意识强弱直接相关,考生在好多考项上的失误,从表面上看是知识问题,或是解题思路问题,但深入探究,其根源则在于语言意识不足。因此,语言意识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潜移于英语试卷的各个题型,尤其是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中。
近年来的英语考试大纲中,无一例外地强调单项填空的命题原则为“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命制考生靠死记硬背可以得分的试题”。几年来,英语试卷中的单选题,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有明确的语境设置,在真实可信的语境中,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地选择词汇、短语或时态,语境对正确选择有较强的提示和约束作用。特别是近两年来,对语言的得体性的考查体现得更加充分。对语言得体性的考查是对英语学习者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掌握得体的英语,才是真正习得英语。而这一切都对考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意识提出挑战。
如果说单项填空是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小语境的话,那么,完形填空则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大语境。将阅读理解能力和选词能力结合起来是完形填空的特点,这一题型越来越注重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与词义的匹配,填上一个词义合适的词,使句子通顺、短文完整,而不是在语法层面上做文章。它的干扰项的设置与语法结构错误往往无关,重在文意的干扰,体现在语篇领悟和语篇解析的基础上检测词汇用法的特点。因此,完形填空这一题型的命题原则被阐述为“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环境进行词义辨析(包括词组辨析)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客观地理解行文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注重用词的准确、地道、高雅。而上述的这种能力,正是语言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有的教师也隐约意识到“语言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心向往之”,然而,或者由于理解偏颇,或者由于方法不当,终不得其门而人。那么,培养“语言意识”究竟有哪些途径呢?我们知道,语言经验靠的是学生积累,而语言意识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深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点心得,在此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与专家商榷。
一、以词汇为依托树立语言意识
无庸讳言,时至今日,以语法为重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好多教师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对于词汇,他们认为那是学生的“课外功夫”。即便进行词汇教学,也只是蜻蜓点水,在跟读和听写这些形式上走走过场而已。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认词,不会辨词,或者辨词只停留在语法层面上的区别,而不会进行词义的合理延伸和词性的灵活转化,学生成了词汇这个海洋中的“旱鸭子”一一看似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在具体的语境运用中却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每个词看起来都似曾相识,每个词填进去都似是而非。换言之,学生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和引导,因而不具备语言意识,导致他们“学”而不能“致用”,“触类”却不能“旁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以词汇为依托,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在词汇教学中,不仅停留在形、音、义的讲解,教师更应积极构建语境,对词汇的内涵和词义的合理延伸进行指导,避免孤立地讲解或练习生词。要记住:“任何一个词汇在具体的语境中都是生词”。词汇教学虽然也讲解语言诸要素的组合规则,但教学重点则放在如何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正确而又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当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师还应有意识地选择或设计适当材料,让学过的或将要学习的单词多次在不同的语义情境中出现,提高复现率,有效地控制遗忘的速度与程度。当然,这一教学过程表面上依托的是词汇,借助的是小语境,但其目标也同时针对大语境,即完形填空。因为完形填空正是由微型的语境有机组合而成的大语境。
二、以阅读为载体增强语言意识.
确切说来,语言意识是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亦即表现为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它是一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新教材英语中的课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一般都是选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的文章。它们跳出教材语言的模式,生动地反映时代气息,因而更有原汁原味的语言表达,是增强语言意识的绝妙材料。另外,现在图书市场上有很多课外读物和报刊杂志,都是语言地道、语境逼真的现成资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既要讲解、剖析文章的行文逻辑,进行阅读理解的指导,更要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用词之灵活、地道和高雅。“欣赏是运用的前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文章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无异于培养他们的语言意识。
三、以文化为内涵渗透语言意识
正如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一样,语言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文化意识这一肥沃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要树立真正的语言意识,离不开真实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外文化差异,让学生在跨文化中感受文化之精髓,领略语言之神妙,从而提高语言功底、审美情趣以及文学素养,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语言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文化意识中渗透语言意识,在语言意识中感受文化差异。
四、以命题形式深化语言意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引导学生把握命题规律,必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言意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模拟命题设计。具体做法大致有二:一是在把单项填空中的选项隐去,同时提供一定的提示,由学生自行设置选项,然后同学之间互换答题;二是让把一篇题材适合、难度适中、单词量适宜的阅读理解改编成一篇完形填空。当然,要求空格的与选项的设置都与语言意识和语境逻辑有关,而不是在语法层面上做文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深化他们的语言意识。
综上所述,语言意识的培养既有必要,又切实可行。学生具备了语言意识,既能从容不迫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又能充分地体现或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可能性,发挥其潜在的语言潜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当然前提是教师要争当英语教学改革的先锋,要勇于更新观念,敢于创新,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只要我们的思路对头,措施得当,一定会在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而这,正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言文化 > >
试论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未知 | 作者: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与动物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
-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发现和修复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语言文化] 浅谈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的模
- [语言文化] 浅谈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
- [语言文化] 英汉表述之“简”与“繁”
- [语言文化]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
- [语言文化]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 [语言文化] 浅议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载
- [语言文化] 国内语用学研究综述
- [语言文化]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综合评述
- [语言文化] 浅谈美国新闻报道中关于战
- [语言文化] 浅议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 [语言文化] 试析语篇的意向性及其作用
- [语言文化]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
- [语言文化] 试论间接言语行为为理论
- [语言文化]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 培养学
- [语言文化] 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
- [语言文化] 新词意义构建的概念合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