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政治 > 民族主义 > >

意识形态整合:民族和谐的精神动力

来源::未知 | 作者: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 | 本文已影响

 [摘要]民族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价值观念、民族信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使之逐步被各族民众所认同,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我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创设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 民族和谐; 马克思主义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作出了不朽贡献,并形成了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国际敌对势力分裂我国民族统一的活动不但没有停止,反而长期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严重影响了我国各民族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除了要加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外,统一思想认识,整合意识形态,加强各民族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对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所谓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各不同部分在保持各自性质特点的前提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意识形态的整合就意味着在尊重各民族、各阶层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信仰追求的基础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国内和国际形势来看,加强各民族对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内形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改变、体制的转型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人们思想活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大大增强,只有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才能维系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和“分化”战略图谋从未改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也从未停止过,西方敌对势力总是在所谓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和宗教等问题上制造舆论压力,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打开突破口,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整合功能,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觉抵制国内外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渗透。 
  其次,从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状况来看,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我国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且经过中央人民政府确认的少数民族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大多有宗教信仰,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解放前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原始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心理素质以及人生价值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渗透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次,积淀为超稳定的文化心理因素,使信教者的思想和观念严重地束缚在宗教的领域中,实现对宗教的认同感,拒斥对新信仰的认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群众基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随着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国际民族分裂主义破坏活动的加剧,也极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和接受。我国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既是多宗教的地区,又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更是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渗透和分化的前沿阵地。他们的分裂和破坏活动,严重破坏了我国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引导,形成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最后,从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来看,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的社会整合功能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指意识形态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聚合和统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通过给人们提供一整套“世界观”,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世界”,促成人们内在精神世界的有序化和合法化,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感召下,使社会成员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取向,并外化为实践行动。从而实现有效地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目标。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要增强各民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避免意识形态的僵化,就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对意识形态进行发展与创新。就目前而言,从理论、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理论创新。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根源于其与实践的符合性,即能否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头活水。面对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深刻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给我国带来的深入影响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及时解答现实生活中人们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问题,并结合新的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创新和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成员的持续认同,为实现民族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第二,途径创新。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日常生活世界是人最直接、最普遍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全面、深入地渗透到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实现意识形态的大众化,是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起到对社会主体熏陶和塑造作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只有面向日常生活,渗透于日常生活世界之中,成为各族人民的大众意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个体文化品格的一部分,才能保障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为基础,从日常生活世界中提炼现实的经验,关注和回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并对日常生活世界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提升,从而实现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实现这种和谐统一的中介就是大众文化。文化具有引导价值观念、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大众文化具有市场化、世俗化、平面化、形象化、游戏化等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大众文化多样性的形式满足个体多样性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对大众进行价值观念的渗透,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主流意识形态趋近,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第三,方式创新。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会促进事物发展的进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原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有着浓厚的集权意识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灌输式的教条性说教在现有教育环境下已不合时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的模式,人的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就要求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快捷性的特征,构建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平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将互联网作为价值观念宣传的主要平台,据统计。互联网上的英文内容占90%左右,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着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这已经成为一种话语霸权,严重制约和限制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平台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手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网络基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的力度,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信息占有量,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三 
   
  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我国的意识形态也具有一元主导下多样性发展的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我国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经济关系的多样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必然表现为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的指导下,保持足够的张力,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开放的胸怀,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在整合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二,意识形态整合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民族精神,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总人口有1.2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各个民族在地域风貌、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把意识形态建设与民族精神培育统一起来,在民族精神的培育中。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才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吸收各民族精神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巩固其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毛泽东也曾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民族精神是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历史积淀的反映。是民族现实生活价值观念的心理体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渗透于民族精神培育之中,才能使意识形态教育具体化,真正起到教育和引领大众的作用,从而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具体行动中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第三,主流意识形态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宗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也是民族关系中最敏感、最容易触动的因素。宗教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并深刻影响着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处理主流意识形态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对意识形态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民族关系。激化民族问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充分重视和发挥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局面。 
  总之,民族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民族和谐发展的客观环境和必要条件。只有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最终形成各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