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 > 伦理道德 > >

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

来源::未知 | 作者: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 | 本文已影响

 【摘要】感恩意识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子,却因种种原因失缺于今。通过教育与熏陶,重新唤起和培养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习惯,对提升人生境界,获得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紧迫而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 感恩 人生 和谐 
   
  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处世信条,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实也包含着感恩的情结,我国也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几千年,也熏陶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感恩图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这个科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感恩”却被一些人淡忘了,甚至是抛弃了。如何唤起已经缺失的感恩意识,是当今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 
   
  1 感恩、感恩意识及其缺失 
   
  牛津字典给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感恩,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所施的恩惠及方便由衷认可,并设法报答的心理感激和情感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由此可见,感恩的关键在于由衷认可基础上的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付出,用实际行动去报答。感恩是在心灵的感悟和沟通基础上,用一定的形式予以表达,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内在尊重。感恩是一种回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种认同和钦佩,是发自心灵深处、溶在血液里的认同和钦佩;感恩是一个人的良知,在“金钱拜物教”面前仍不泯灭的良知;感恩是一种品德,是对待人生的态度;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至高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1]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更是一种境界。“懂得感恩既意味着领悟人的存在价值,也意味着人性的自觉。”[2] 
  感恩意识是指因受人之恩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报恩反映,是综合感觉所形成的对报恩的知觉、思维等。感恩意识指导人的感恩行动。“是否具有感恩意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能否做出形式上的合适反应,而且更在于是否懂得尊重人,是否真正理解人性的崇高”。[3]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才能正确地理解感恩,才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合情合理的感恩行动。 
  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是依次递进、一脉相承,又融为一体的。感恩是一种美好的高尚的情感。充满感恩情怀,人们就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付出,懂得了回报,心胸就会更加宽阔宏远,就能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就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其乐融融,恩爱友好。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感恩又是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充满感恩情怀,内心充满激情,对生活、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充满信心,就会在关心他人的同时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会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高的效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感恩对和谐社会建设,对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虽然我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如今,感恩却被一些人遗忘了,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2 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恩之情。古人尚能“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现代社会应有的感恩之心,为什么如此麻木,如此冷漠,如此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家庭感恩教育缺失是青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刚刚开始懂事的孩子首先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上,由父母、家庭首先打上的烙印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一点。第一,为了挣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他们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权,交由爷爷奶奶代劳,甚至完全托付给一个文化水平、素质能力不高的保姆。第二,对孩子宠爱过度,溺爱无度。“6+1”家庭模式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一些家长“再穷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和“父母包办、无需回报”的糊涂观念,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稍有不满立即翻脸,只知报怨,根本谈不上感恩。第三,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有些家长本身就是只知索取,只知要求他人、要求组织、要求社会的人,他们不愿奉献、不愿回馈他人、不愿回馈组织和社会。第四,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和刻薄。有的家长因对孩子要求过高从而要求过于刻薄严厉;有的家长因生活困难视孩子为负担,稍不遂愿,非打即骂。这些都不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馨、生活的快乐,无也法让孩子对父母报以感恩的心。一个没有感恩意识、对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当然是不会去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 
  2.2 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了上初中进个好的班级,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嫩稚孩子的腰;为了能考上并考个好的普通高中,学习成绩的排名、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能考上大学,考个好的大学,“活着就不错了”的高中生流行语,对高中生的生活状况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学习的压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习成绩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本来苍白无力的德育形同虚设,德育内容的“高大全”和盲目美化、神化英雄人物,由于离孩子的生活太远,让学生望尘莫及,使德育几乎成了口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也没有机会去学会感恩。本该在中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的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感恩教育,无奈地交给高等学校来补课,而这又因为错失了感恩教育的最佳年龄段、且不是高等教育的内容而被忽视和淡化,最终导致了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3 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期,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转变,改革开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观、道德观、生活方式等发生扭曲,感恩意识弱化。 
  2.4 学生自身缺乏修养 
  学生只重分数与技能,不重自身德行修养,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也是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他们往往为一点小事不合己意即大动干戈、甚至酿成大祸。 
  2.5 反右斗争扩大化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深远 
  2.6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中国是一个讲求以儒家思想作为做人、做事准则的国家。在这个思想体系里,感恩,是一个基本的内容。”[4]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亮点和重要的价值观,主导着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绝、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多年以来,我们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感恩意识与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大不如前。 
  2.7 社会对不感恩的过度容忍

上述原因形成的社会较为普遍的感恩意识的缺乏,也造就了当今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的事件的容忍度较大。感恩行为仅限于道德层面,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导致那些不知感恩者也只能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事件的谴责和惩处力度不够,相应地也让感恩教育效果“打折”。 
   
  3 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3.1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3.2 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199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感恩意识。很难设想不懂感恩、没有感恩心的老师会教育出懂感恩、会感恩的学生。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师情、感恩同学情,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增进友谊和感情,既善待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三,要注重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让学生在感恩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恩中体验感恩的真谛。第四,教育学生感恩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感恩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甚至草率轻生。第五,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或许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5]感恩教育也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高大全”,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切莫让学生感到感恩是英雄和伟人的事情,自己望尘莫及。 
  3.3 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社会就象一个大染缸,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就是染料,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孩童学子就象一匹匹洁白无暇的布。染料是什么颜色,布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因此,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既要广泛宣传任长霞、牛玉儒、徐本禹、洪战辉等人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感动中国”,也要大力谴责那些感情冷淡、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形成感恩光荣、不感恩可耻的舆论氛围和人际环境,让不感恩报恩的人无地自容。其次,要净化网络和影视作品。一些网站卑劣粗俗的宣传内容,少数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不文明、不健康情节,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必须加强网络和影视作品管理,多建“红网”,多编名剧,多出精品,免使学生遭受腐朽思想的侵蚀。第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中国人历来讲究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他人的救命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等。唤起人们的感恩意识,却不仅仅是以德报德、感谢对你有恩的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更应学会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会磨炼你的意志、增进你的智慧、觉醒你的自尊、甚至教会你的独立,他是使你在磨难中成长的人。这是感恩的崇高境界。“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这对于进一步净化、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激发人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并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6]这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属异曲同工。 


娱乐圈棋牌_789游戏中心-官方电玩下载

更多关于“伦理道德”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